1.描写“清晨”的宋词有哪些?
1.《庵中晨起书触目》
年代: 宋 作者: 陆游
山重水复怯朝寒,一卷窗间袖手看。
朱担长瓶列云液,绛囊细字拆龙团。
数峰移自侏儒国,一研来从黯淡滩。
要识放翁顽钝处,胸中七泽著犹宽。
2.《晨起》
年代: 宋 作者: 赵蕃
布衾失余温,纸窗启微明。
霜粲万瓦白,江可一苇横。
故园菊应荒,郢岸梅且荣。
客游胡滞留,岁事行峥嵘。
3.《晨起二首》
年代: 唐 作者: 许浑
桂树绿层层,风微烟露凝。檐楹衔落月,帏幌映残灯。
蕲簟曙香冷,越瓶秋水澄。心闲即无事,何异住山僧。
残月皓烟露,掩门深竹斋。水虫鸣曲槛,山鸟下空阶。
清镜晓看发,素琴秋寄怀。因知北窗客,日与世情乖。
4.《晨发故关寄逢吉》
年代: 宋 作者: 司马光
画戟衣中趋绛帐,驿亭门外拂征鞍。
已嗟漂泊三年别,更负从容十日欢。
煖席未穷谈笑乐,陟冈相望滞留难。
杨鞭策马几多意,原上秋风作晓寒。
5.《晨鸡》
年代: 宋 作者: 刘兼
朱冠金距彩毛身,昧爽高声已报晨。作瑞莫惭先贡楚,
擅场须信独推秦。淮南也伴升仙犬,函谷曾容借晓人。
此日卑栖随饮啄,宰君驱我亦相驯。
6.《晨起马上口占》
年代: 唐 作者: 胡宿
马过津桥外,城临金斗傍。
早霜浓著瓦,落月半衔墙。
暗水澄寒底,初霞漏晓光。
疏钟林下寺,烟景正苍凉。
清晨在古代还叫什么?
1.清晨。如古诗“清晨入古寿,初日照高林”。
2.寅时、平旦,又称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。
3.日出后则叫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晓、旭日。
4.再晚一点,到7点多钟,则叫食时,又名早食等:古人“朝食”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。
参考资料
诗词名句网:/chaxun/shici/%E6%99%A8
2.请教,求古代诗词
唐•孟郊《游子吟》诗: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
《古诗十九首•行行重行行》:“胡马依北风,越鸟巢南枝。” 《尔雅•释地》:“南方有比翼鸟焉,不比不飞,其名谓之鹣鹣。”
唐•李商隐《嫦娥》:“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 ” 唐•陆龟蒙《自遣诗三十首》:“多情善感自难忘,只有风流共古长。”
唐•李德裕《二芳丛赋》:“一则含情脉脉,如有思而不得,类西施之容冶,眼红罗之盛饰。《史记•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两人相引为重,其游如父子然。
相得甚欢,无厌,恨相知晚也。”《庄子•大宗师》:“四人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与为友。”
少与崔浩为~。 《诗经•周南•关雎》:“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。”
《诗经•小雅•常棣》:“妻子好合,如鼓瑟琴。 ” 他们俩海誓山盟,愿永结~。
《史记•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感于心,合于行,亲于胶漆,昆弟不能离,岂惑于众口哉。”《古诗十九首•孟冬寒气至》:“以胶投漆中,谁能别离此。”
唐•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谁无兄弟,如足如手。 ” 《史记•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感于心,合于行,亲于胶漆,昆弟不能离,岂惑于众口哉。”
《古诗十九首•孟冬寒气至》:“以胶投漆中,谁能别离此。” 宋•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七:“致使玄黄不辨,水乳不分。
” 唐•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谁无兄弟,如足如手。” 宋•苏辙《为兄轼下狱上书》:“臣窃哀其志,不胜手足之情。”
宋•辛弃疾《摸鱼儿》词:“千金曾买相如赋,脉脉此情谁诉。” 明•王世贞《鸣凤记•拜谒忠灵》:“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,嘻嘻哈哈,同眠同坐,相亲相爱,就是一个人相交,不放下怀。
” 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》:“吾传佛心印,安敢违于佛经。” 《黄蘖传心法要》:“迦叶以来,以心印心,心心不异。”
南朝宋•刘义庆《世说新语•任诞》:“桓子野每闻清歌。辄唤奈何!谢公闻之曰:‘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。
’” ~深几许?深山夕照深秋雨。 汉•扬雄《法言•问神》:“故言,心声也;书,心画也。
声画形,君子小人见矣。” 《诗经•郑风•萚兮》:“叔兮伯兮,倡予和女。”
《汉书•张敞传》:“然敞无威仪,时罢朝会,过走马章台街,使御史驱,自以便面拊马。 又为妇画眉,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抚。”
唐•李白《山中问答》诗:“桃花流水?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。” 《老子》第七章:“天长地久,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”
唐•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。 ” 《诗经•鄘风•柏舟》:“之死矢靡它,母也天只,不谅人只。”
《诗经•鄘风•柏舟》:“之死矢靡它,母也天只,不谅人只。” 《庄子•山木》:“且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;君子淡以亲,小人甘以绝。
” 唐•李白《赠汪伦》诗: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” 此外还搜集到如下诗句,希望能有您所需要的…… 1。
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------> 2。悲歌可以当泣,远望可以当归------汉乐府民歌> 3。
胡马依北风,越鸟巢南枝------汉。古诗十九首> 4。
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------唐。孟郊> 5。
近乡情更怯,不敢问来人------唐。宋之问> 6。
君自故乡来,应知故乡事。来日绮窗前,寒梅着花未?------唐。
王维> 7。 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
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------唐。李白> 8。
故乡何处是,忘了除非醉------宋。李清照> 9。
每逢佳节倍思亲------唐。王维> 10。
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------唐。王建> 11。
逢人渐觉乡音异,却恨莺声似故山------唐。司空图> 12。
唯有门前镜湖水,春风不改旧时波------唐。贺知章> 13。
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------唐。
贺知章> 14。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------唐。
杜甫> 15。 悲莫悲兮生别离------战国。
楚。屈原> 16。
相去日已远,衣带日已缓------汉。> 17。
人归落雁后,思发在花前------隋。薛道衡> 18。
离恨恰如春草,更行更远还生------南唐。李煜> 19。
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。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------李煜> 20。
别时容易见时难,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------李煜> 21。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------唐。
杜甫> 22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------唐。
王维> 23。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------唐。
高适> 24。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------李白> 25。
去年花里逢君别,今日花开已一年------唐。韦应物> 26。
相见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------唐。李商隐> 27。
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------唐。 杜牧> 28。
门外若无南北路,人间应免别离愁------同上。 29。
桃李春风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灯------宋。黄庭坚> 30。
独上江楼思渺然,月光如水水如天。同来望月人何在?风景依稀似去年------唐。
赵瑕> 31。不应有恨,何时长向别时圆?------宋。
苏轼> 32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------同上。
33。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
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 谁言寸草心。
报得三春晖。 34。
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 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 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
35。九月九日忆山。
3.“早餐”用古文怎么说
饔
yōng
【名】
熟食〖cookedfood〗
酒车酌礼,方驾授饔。——张衡《西京赋》
又如:饔餐(饭食)
专指早餐〖breakfast〗
贤者与民并耕百而食,饔飧而治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》。注:“饔飧,熟食也,朝曰饔,夕曰飧。”
但是贾昌在家,朝饔夕餐,也还成个规矩,口中假意奉承几句。——《醒世恒言》
古代诸侯正式行度聘礼时所送的肉类、已杀之牲〖giftofcookedmeat〗。如:饔饩(古代祭品。已杀的称饔,生牲称饩)
饔
yōng
【动】
做饭;烹煮〖内cook〗
亲二宫之饔膳,致晨昏之定省。——《汉书容·杜周传》
又如:饔人(官名。掌切割烹调之事);饔夫(饔子。厨工);饔膳(备办酒饭)
饔飧不继
yōngsūn-bùjì
〖mealsarescanty〗指生活贫困,吃了上顿没有下顿
4.古人一天吃几顿饭
古代习俗是一日两餐,三餐的习惯大约从近代开始。
古人饮食的习惯: 古人一日两餐,第一顿饭叫朝食,又叫饔。古人按太阳在顶空中的位置标志时间,太阳行至东南角叫隅中,朝食就在隅中之前,那个时刻叫食时。
依此推测,大约相当于上午九点左右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写齐晋鞌之战,齐侯说:“余姑翦灭此而朝食!”意思是晋军不禁一打,天亮后交战,待消灭了晋军也误不了“朝食”,其傲视对方、轻敌浮躁的神态跃然纸上。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写项羽听说刘邦要独霸关中,于是大怒,说:“旦日享士卒,为击破沛公军!”旦日是一大早,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,这时本不该吃饭。项羽的意思是半夜做饭,天一蒙蒙亮就“享士卒”,早早进军,早点把刘邦消灭。
一句“旦日享士卒”集中表现了他急不可耐的心情。 第二顿饭叫哺(bǔ,补)食,又叫飧(Sūn,孙)。
一般是申时(下午四点左右)吃,所以《说文》说:“哺,申时食也。”(从段玉裁改)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日至于悲谷(传说中的西南方的大深谷),是谓哺时。”
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百姓废农桑而趋府廷者,相续道路,非朝铺不得通,非意气不得见。”朝指朝食时,哺指哺食时。
在这个意义上后来写作晡(bū,补阴平)。宋玉《神女赋》:“晡夕之后,精神恍惚。”
哺由表示晚餐引申为表示一般的吃,《楚辞·渔父》:“众人皆醉,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(lí,离。薄酒)?”飧,《说文·新附》作馂,“食之余也”。
前人把二字割裂开看,未得其解,其实若从古人饮食习惯上考察问题就清楚了。古代稼穑艰难产量不高,取火不易做饭费时,因此晚餐一般只是把朝食剩下的(或是有意多做的)热一热吃。
《说文》:“饔,孰(熟)食也。”意思是现做现吃的饭,这就意味着与之相对的飧是食之余,否则单说饔是熟食,难道飧则生食不成?《公羊传·宣公六年》写晋灵公派勇士刺杀赵盾,“人其大门,则无人门(守门)焉者;人其闺(小门,即二门),则无人闺焉者;上其堂,则无人焉;俯而闚(窥)其户,方食鱼飧。
勇士曰:‘嘻!子诚仁人也……子为晋国重卿,而食鱼之飧,是子之俭也。…根据《左传》所载,知勇士是一大早去的,晨食鱼飧,即头天晚上吃剩的鱼。
这确乎不是一国之正卿所当食,所以勇士叹服其俭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:“昔赵衰以壶飧径从,馁而弗食。”
既言飧,那么赵衰带的是剩饭,这正是一个逃亡者行路时的饮食。现在晋、冀、豫几省交界的山区还保留着这种每日两餐、晚餐吃剩饭而不另做的习惯,且多为稀饭。
晋东南称之为酸饭,其实剩饭并不酸,酸即馂的音变。 饔飧既然是一天中的两顿正餐,因而也就可以泛指饭食。
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贤者与民并耕而食,饔飧而治。”饔飧在这里即指自己烧饭吃。
因为一日两餐,又是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”,因此古人没有睡午觉的习惯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宰予(孔子弟子)昼寝,子曰:‘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(Wū,乌。
涂饰)也,于予与何诛(责备)?”为什么学生白天睡个觉孔子就生这么大的气?因为“昼寝”必在两餐之间,吃了睡,醒了又吃,不久日落又该就寝,这一天将什么也干不成了。